2018年以来,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主要职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一、党建引领先锋凸显
五年来,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和事业发展需要,切实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治建设,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院党委不断强化自上而下的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院在2021年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

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思想引领。学院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利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组织全体教师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院党委获评2021-2022年度“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2020年获得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分工会2022年获评为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小家”,2023年获评为全国教科文卫系统“模范职工小家”。学院“聆听心坊”辅导员工作室以“正心树德”为目标,将党建工作与心理健康相融合,进行“党建+心理”学生教育工作模式探索,成功立项2022年校级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加强组织建设,全面夯实战斗堡垒。学院党委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将教师党支部建在教研室,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教师党支部创建2个科研示范岗,将科研工作与支部党建紧密结合。1名教师党员被评为四川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1名教师获得成都市“青年突击手标兵”称号,1名教师获得成都市优秀学生会指导老师,多名教师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学生第一党支部被学校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入选学校“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名单,1名学生党员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二、学科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自动化专业是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现建有省级课程3门,省级虚拟仿真示范项目1项,校级一流课程15门,学院2021年获得5个校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不断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强抓实验室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育人。组建院内科研团队4个,其中“智能电网与能量变换”“数字智能工业控制”“高精度动态测试” 3个科研核心团队有7名教师参加跨学院科研团队及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室、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电气工程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等14个专业实验室,其中部分实验室与日本三菱电机、STC、台湾永宏等知名企业共建共享。与“富士康集团成都公司”“东方日立(成都)电控设备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技能培训中心”“青峰岭电厂”“成工富创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个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承担了省部级项目、校地合作项目10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百余篇。



三、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引培并重,大力引育博士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切实提升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高级职称与博士教师占比达59.46%,“双师双能”型教师20余人。其中,四川省首届“四有”好老师1人、四川省特聘专家1人、成都市青年突击手标兵1人,多名教师获得校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建有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多个示范专业、教学团队、博士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奖励30余项。此外,学院大力推进绩效改革方案制定和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院活力。


四、社会服务更加有力
通过校企融合,与罗克韦尔共建“自动化学院工业自动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建立有世界领先的综合实验室;与“东方日立(成都)电控设备有限公司”“四川全泰堂川白芷有限公司”“成都欧力达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项目50余项;前往四川赛科安全有限公司、四川域高集团、成都四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三可实业有限公司等校友企业调研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促成四川赛科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捐赠消防火灾报警系统一套支持学院实验室建设。把握与宜宾市合作的机遇,与宜宾市供电局加强合作;与宜宾校区智能终端产业学院初步达成了科研意向,以合作项目为载体,加强两校区师生科研互动、资源共享的合作新范式。


五、学生学习成效显著提升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始终将优良学风作为治学之本、成才之基。倡导“勤学敏思,励志笃行”的学风,构建以学院党委抓全局、以学业导师为核心、以朋辈志愿者为基础、以辅导员为保障的院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通过“科学规划、自主学习、分享交流、定点帮扶”,全面助力学生综合发展和素质提升。

注重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科技活动、教师科研项目,并将智控协会、工控创新社、自动化协会的指导管理工作归顺到专业教研室,扩大学生科创社团在教师、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学生科创社团举办校院两级学科竞赛,形成“科创协会+学科竞赛”的学科竞赛培养范式。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等竞赛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70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撰写并发表论文20余篇。

六、“三全育人”卓有成效
五年来,学院聚焦学生成长,落实“三全育人”机制,持续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院成功申报成为2022年度校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优秀学生集体和个人不断涌现。在2018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在2019年荣获共青团成都市委2019年度“三会两制一课”活力团支部。

学院“筑梦先锋”大学生服务队,2018年荣获团中央的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最具影响好项目”奖项。在2021年,“筑梦先锋”社会实践团队获国家重点团队之国情考察团和省级“优秀团队”。

学院志愿者中队,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评为“优秀志愿者团队”;“‘疫’战到底”大学生服务队荣获共青团成都市委2020年成都市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学院历来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举办的各项体育运动与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22年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近年来学生团队还多次获得“陈毅杯”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气排球赛冠亚军。

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五年来,学院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全方位育人理念,着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主要签约单位有国家电网、成飞集团、富士康、京东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有近20%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考入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积极投身西部一线基层、西藏、新疆等地,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2017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秀校友李三宝将青春绽放在国网凉山州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近15%的毕业生考取了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新疆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
展望未来,学院党委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激发学院内生动力,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不断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来源: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