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把握外语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国际性,秉承“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统筹推进学院事业发展,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系列成绩和荣誉,彰显了外语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一)党建引领,固本铸魂
学院党总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院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坚持对标争先,实施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建设,不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分类分级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院干部、师生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能力素养。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选树典型,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全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凝心聚力,推动学院内涵高质量发展。多名教师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二)人才培养大步向前
学院围绕“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建设目标积极作为,围绕学生中心,持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深化教改,建成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和4门省级一流课程,慕课《丝路英语—漫谈一带一路》上线“学习强国”。推动学校教育对外开放,2019年9月,外语系更名为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服务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以“趋同化”工作思路切实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已培养来自13个国家的154名留学生。探索跨学院跨学科协同育人,2019年秋季学期与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办国际商务专业双语实验班,取得良好育人成效。开启本科人才培养新篇章,2022年首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入学,专业建设稳步推进,2023年通过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估。

《丝路英语—漫谈一带一路》上线“学习强国”
学科竞赛创佳绩,第二课堂展锋芒。学生在第二届“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全国现场交流活动中勇夺特等奖,在首届四川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四川省大学生英语挑战赛等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达367人次,以朝气蓬勃的面貌和优异的表现展现了成工精神和学子风采。学院创立第二课堂品牌活动“英语尖峰训练营”和“外语文化节”,强化课外指导,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蒋妍莲团队在“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优秀短视频全国现场交流活动中获特等奖
(三)队伍建设重点突出
教师育人能力不断提升,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高级职称占比42.1%;硕博学历占比86.84%,25人曾留学英美加澳等国,已逐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学缘优质、教学精湛、内涵丰富的师资队伍。五年累计获得省级教学比赛和竞赛指导奖85项,其中,获四川省创新教学大赛三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教学大赛全国二等奖,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外教社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省级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第九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银奖2项,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国家三等奖;5名教师获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2名教师被授予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并获得佳绩
(四)科研成果冲刺新高
学院科研促教氛围浓厚,紧跟学校办学定位方向,突出“应用型”特色。2018年成立的英语应用翻译研究中心立足学校工科背景和优势学科,进行科技英语特点和其翻译研究、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推进产教融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近年来,教师成果数量、课题和论文级别有较大提升。2018年至今,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改课题19项,发表SCI、SSCI、CSSCI及全国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30篇,出版学术著作、译著和教材22部(套),近五年科研到账经费增长率为268%。
(五)服务地方彰显成效
筑牢“根植四川”理念,积极响应“治蜀兴川”号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助力社区国际化建设,带领学生担任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局举办的海外人才中秋联谊活动志愿者,组织国际学生参加郫都区双柏社区第五届“美好生活节”活动等英语公益活动。

受地方行业企业委托,承担“基于跨国多式联运企业员工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搭建”等10余项横向课题,承担语言服务、开发品牌发展策略、市场营销推广计划和在线平台运营等工作,为地方发展注入成工力量。
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将以学校建设“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为战略目标,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守正创新,回应时代命题,践行新时代成工外语人的新使命。
(来源: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