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风采

首页 > 支部风采 > 正文

电工与集成电路教师党支部:凝心聚力担使命 筑强堡垒争先锋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3-10-17 09:31:39  浏览:


电子工程学院电工与集成电路教师支部现有教师党员13人,承担全校本科电工电子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电工与集成电路教师支部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融入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主要目标。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七个有力”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结合支部党员教师实际,继续深化“思想引领、教研融入、实践延伸、育人为本”四位一体的特色党建体系,做到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支部建设过程中以规范建设、以人为本、融合发展的建设理念为指导,实施1+N相融合的“四感教育”支部工作法,通过1+N工作法充分体现支部在学校创新发展建设“全国一流、四川引领”应用型高校中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突出政治功能,加强支部政治建设。突出支部政治功能,增强党员四个意识。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继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从严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把党员行动上组织起来、在思想上凝聚起来。

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教师党支部加强学习的规范性,组织党课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做到教育党员扎实有力。拓展学习的多样性,开展“六学”:即线上线下自学、支委先学、党小组会引导学、讲党课深学、党日活动研学、组织生活集中学。丰富党员教育的形式,突出支部政治功能。

丰富支部学习内容,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要求,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效平台。结合支部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组织生活,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认真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创新扩展学习形式,拓展视野,提升学习效果,加强支部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强对党的革命文化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等。在支部内营造一种自觉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支部党员学习的理念,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使支部党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支部先后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四川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结题专题研讨会、学习“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培训班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及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学校“三个大会”精神,团结奋进开启电子工程学院发展新篇章、喜迎党的二十大,我是党员我先行、组织收看二十大开幕盛况、学习二十大,奋进新时代、党风廉政工作教育等主题教育和学习,在支部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育人水平

积极开展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要担重任须先强自身”,忠诚坚定,还要业务精湛。作为党员教师,业务工作结合党建工作最好的融入点就是课程思政。因此支部始终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和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情况。组织了3位党员教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省赛国赛“课程思政”竞赛实战案例培训并顺利结业。教师在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中均积极思考从哪些知识点引入课程思政案例,在授课过程中认真落实和实践课程思政。合力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努力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支部党员教师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由10名支部党员教师组成两个课程组申报了《课程思政融入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化立体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研究》《课程思政融入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路径研究》两项校级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其中支部党员教师粟娟带领课程组教师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探索与研究课程思政融入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化立体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成功立项2022年度校级课程思政专项课题重点项目。由支部教师杨梅带领的课程组教师成功立项《模拟电子技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立足专业,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支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培训和党员志愿服务。2022年四川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干部网络培训中,支部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全员完成学习。支部党员林宇主动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践行党员初心,在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活动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支部教师在四川省经信厅的组织下参与行业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调研,积极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人才素养和技能需求。支部老师服务学生,指导建设学生电子协会,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公开期刊上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支部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考研、就业学生,关心学生,引领学生成长。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宜宾校区建设

支部教师积极支持宜宾校区建设和教学工作,2021年—2022年共有10名教师党员承担宜宾校区课程,累计承担宜宾校区教学工作量5700余学时,人均570余学时。其中万再莲、粟娟和林宇老师结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发创新的实验案例,成功申报并立项了宜宾校区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

支部教师党员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推进宜宾校区电工电子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使用,组织教师参加电工电子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并进行电子版实验报告模板等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推进互联网+远程在线实验平台的建设,结合在线平台进行实验课程的改革,目前已实现郫都、宜宾跨校区的一体化实验教学平台。宜宾校区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吸引了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民航飞行学院等兄弟院校到实验中心参观交流,实现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了高校间成果交流与技术合作。

 

支部教师积极参与宜宾校区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支部教师肖东参与宜宾校区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和致远电子协会指导。肖东老师和宜宾校区实验管理教师邱世卉研究实验教学改革,组成教师团队参加第十届全国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案例竞赛获得西部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扎实校本教研,工作成效显著

做业务精湛、学识渊博的学问之师,带着过硬的本领去工作。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积极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努力推动党建和学科建设互融互促。鼓励引领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分享自己的经历,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支部青年教师在金课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支部教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团结互助,在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出突出的工作业绩。专业建设方面参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工作,课程团队进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数字电子技术》的工程认证课程建设。参与第二批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参与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申报工作。

支部教师努力传承我校110年办学的优良传统,不断创新教学实践,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课程团队近三年立项一流课程建设4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项,其中省级以上2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于2021年获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均获得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模拟电子技术》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述课程项目负责人和课程团队均为支部党员。

实验室建设方面,支部教师积极参与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并于今年顺利完成四川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工作。支部教师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获优秀组织奖。课程团队对实验教材《电子技术实验教程》进行了修订再版。申报实验室自研自制仪器设备项目1项。

党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通过参加教育部推荐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磨炼、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近三年支部教学竞赛获奖人次53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2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有9项。陈琦老师获得2022年全国电子线路讲课比赛国家级一等奖。

支部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近三年在学科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共3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项。其中2022年支部教师指导学生报名参加互联网+、挑战杯8项,大创结题4项,大创立项6项,苗圃入驻1项,电子设计竞赛、集创赛、蓝桥杯等学科竞赛21队,获省级以上奖项11项,最高获国家级二等奖。指导青苗计划结题1项,优秀毕业论文3人,指导学生发表论文3篇,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在2023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支部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四川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实现了学校升本后该项赛事的成绩突破。

电工与集成电路教师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学工作中勤勉认真,以良好的师德和学术水平引领学生成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支部将坚持党的建设带动教研室建设,提高支部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能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学校建设“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而奋斗。

(撰稿:刘娟秀;审稿:李立明;终审:党建工作办公室)

成都工业学院宣传部
制作: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